本篇文章2992字,读完约7分钟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意识到自己和周围的人焦虑的频率越来越高。 对2000名成人进行比较的调查显示,62%的人认为生活越来越不稳定。 54%的受访者表示,在过去的五年中,人们对金钱的焦虑有所增加。 对老龄化( 40% )、外貌( 32% )、职业快速发展( 30% )的担忧也是焦虑的首要来源。
2019年《健康中国行动( 2019-2030年)》提出了建设健康中国的具体目标和确定任务,指出有助于加强心理健康促进,改善公众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公众幸福感。 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家、社会的重视。 但是,很多人并不把精神心理问题视为严重的事情。 其实,焦虑感爆发,心理压力太大,会深深地伤害自己的身心,所以怎么样才能减少焦虑,降低压力,让自己的生活更幸福呢?
三个主要原因令人不安
1.高端智能手机不可或缺。 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全世界的大事都会流入我们手中的手机。 我们比以前交流得多,但比以前更孤独。 人类需要通过感觉进行交流。 触摸、眼神、嗅觉、笑声、眼泪等其他联系。 所有这些在数字通信中都被忽视了。
2.过着双重生活。 临床心理学家发现,许多人过着双重生活。 他们一方面想展现出和别人在一起很开心的形象,另一方面想通过关门饮酒、暴饮暴食、外遇等方法来缓解焦虑。 这些人一般需要长期、高强度地工作,因此在前人之后分裂,焦虑挥之不去。 3 .对健康的担忧。 人们对健康的担忧越来越普遍了。 这反映了我们对健康有越来越多的认识,但也有可能使我们患上可疑疾病。 在医院里这种人很常见,但在检查结果还没出来之前,我怀疑有严重的问题。 例如,排便习惯改变,吃饭胃胀,体重减轻,我想就有可能得了肠癌。
4.看起来更完美,压力更大。 1/3的人表示,外表形象会让他们不安。 我们生活在名人和真人秀文化的世界里。 这样的文化让普通人想成为公众眼中的偶像,人们越来越关注外表。 许多人因缺乏上进而厌恶自己的外形,成为焦虑的根源。 社交媒体也助长了这种焦虑和集中。
5.年轻人的压力在增大。 一项调查显示,焦虑症患者的主要症状在22至32岁左右达到高峰。 这符合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埃里克森心理迅速发展的八个阶段的理论:人们在20、30岁时面临着双重压力,即亲密感和孤独感。 人们需要找到合适的伙伴,但是担心不能很好地经营关系而变得孤独。
三类人应更加关注和预防心理问题
青少年。 青少年时代是从幼稚到成熟,从家庭到社会的过渡时期。 在身体、自我意识、人格上迅速发展,青少年面临各种危机,容易发生各种心理、情感、行为问题。 这个阶段的心理问题处理得不好,很可能影响今后的迅速发展。 我国3.67亿18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感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 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30%,突出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学习适应的问题。 成人初期犯罪、酗酒、吸毒、反社会人格障碍的发生率是普通人的5~10倍。 女性。 因为有着纤细的心,女性比男性想得越多,她们的烦恼也就越多。 特别是感情用事、过度迁就、多虑、过于依赖的女性。 与男性相比,更容易出现抑郁症、神经衰弱、癫痫、更年期综合征、焦虑症。 老年人。 到了老年期,人的脏器开始老化,功能衰退,各种躯体疾病层出不穷,老年人容易发生各种精神心理障碍,最常见的是老年期抑郁障碍,另外还有老年期谵妄、痴呆、老年期创伤后应激障碍、睡眠障碍等 在居住在社区的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重症抑郁症患病率为1%~5%,70~8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患病率增加了两倍。 老年人的抑郁症状常常出现在慢性躯体疾病、认识障碍和功能障碍之后,有很高的自杀风险,给患者、家庭带来很大的痛苦。
不喜欢变动的人幸福感很高
美国科学家向梦想未来、追求新图的人暗示,在未来的十年里维持现状、不喜欢变动的人,生活中幸福感更强。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约瑟夫·雷夫博士及其研究小组对4963名参加者进行了10年的跟踪调查。 研究开始时,研究者让受试者期待自己未来十年的地位、财富、健康等变化,10年后判断受试者的生活满意度。 根据分析,预计自己没有大的变动的受试者,10年后幸福指数最高的10年内会变得更好或更差的人,生活满意度会下降。 研究发表在美国《社会心理学和人格科学》杂志上。
雷夫博士善于感知未来自我和现在自我的相似性,有提高人们延迟满足感(指为了更有价值的长期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选择方向,在等待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有助长时间的生活计划和积极努力,自身健康。 当然,如果人们能对未来的自我修养有一点乐观的预测(例如,将来会更有同情心和智慧),他们会感到更快乐。
运动是情绪兴奋剂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广东爱家心理研究所理事长马健文表示,运动可以刺激大脑中化学物质内啡肽的分泌,使身心处于愉悦的状态。 咖啡因也被称为内啡肽,是大脑分泌的类似吗啡的激素。 内啡肽是指体内产生的吗啡之类的物质,能带来和吗啡、鸦片剂一样的止痛、欣快的作用,相当于天然止痛药。 功能上,内啡肽不仅能缓解疼痛,还能调节不良情绪,愉悦身心,抵抗悲伤。 可以改善失眠。 动员神经内分泌系统,激发提高免疫力的精神,激发创造性,改善工作效率。 很多人心情不好的时候不动,但是躺着瞎了就不舒服,精神状态不好的时候建议多动。
那多大的运动量合适呢? 饭后散步有效果吗?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运动都会产生这个效果。 中等强度的运动会刺激内啡肽的分泌。 例如,登山、篮球、羽毛球、跑步等,重复30分钟以上。 从这个角度来说,饭后散步可能有促进消化的作用,但为了改善心情,有必要安排强度更高的运动。 但运动训练也不是越多越好,密集和高强度的运动反而会导致越来越多的焦虑、更高的神经紧张。 推荐每天一次的运动频率。 一次运动不能超过90分钟。 以前不能运动不足或进行高强度运动的人,可以选择快走的方法,每天增加15分钟,多次从一周后增加到20分钟、30小时,慢慢适应身体直到出汗的程度。
马健文提出了建议。 即使没有心理问题,也要养成运动的习性。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有着大小的压力。 这些压力对我们心理状态的影响是潜在的,很少被注意到。 定期运动有助于释放我们每天积压的负面情绪,及时疏导。
心理压力这一招一旦发现
心理问题,就无法无为而治,也无法忍耐,需要积极应对。 通常会出现心理不适,首先可以自我调节如下。
正确地面对压力。 受挫时,转移观察力,暂时放下烦恼,先做自己喜欢的事。 心情平静下来后,我会重新考虑烦恼的处理方法。
以独特的方法适应社会。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你有你的精彩,我有我的骄傲。 立足点不同,光点也不同。 敢于用自己独特的方法适应社会,走自己的路,做自己的事。 学习精神宣泄。 如果不如意、不如意,请不要通过运动、娱乐、找朋友商量等方法发泄不愉快,抑制负面情绪。
用积极的方法表现为人信息。 改变对别人的态度,以善意待人,不要到处和人争,也不要随便揣测别人。 必要时要学会妥协,不要对别人期望过高。
如果觉得自己的心理压力太大,自我适应无效,就应该主动向专家求助。
当我们面临焦虑、压力的时候,其实还有很多处理的道路。 例如,深呼吸、冥想、和人说话等,学会放下,学会吐出来,给自己的生活增添光明,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有点幸福。
责任编辑:
标题:“5大原因让人孤独焦虑 3类人需关注心理问题”
地址:http://www.e6x2f.com/ezjk/7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