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87字,读完约3分钟

如果年轻的时候忽视运动,或者饮食减肥,吃饭时钙的摄取就会变少,达不到理想的骨骼峰值量和质量,骨质疏松症也会变得安静。 《中国骨质疏松白皮书》指出,中国至少有近7000万人患有骨质疏松,另外2亿1千万人骨量低于正常标准,有骨质疏松的风险。

患有骨质疏松症的人越来越庞大,但在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上还存在错误。 今天,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骨科一区主任医师吕浩然谈谈这些常见的骨质疏松误区,看看有没有中招。

误区1

有人认为骨质疏松症是正常生理老化的表现

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疏松症是不可避免的。 因为这也不需要特别检查、治疗。 其实不然。 由于骨质疏松,最大的危害是骨折的发生。 如果不干预

,重度骨质疏松症患者即使没有摔跤,也只会咳嗽、弯腰、摇晃,发生脊柱脆性骨折,老年人骨折障碍、死亡率高。 弯腰驼背的情况很多,不仅形态异常,还可能影响正常的心肺功能。 如果及时治疗,可以增加骨密度,预防骨折,改善生活质量。

误区2

骨质疏松症被认为是老年人的专利

年轻人也会得骨质疏松症。 许多年轻人骨质疏松症是继发性的,如患有红斑狼疮、风湿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需要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人群,容易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另外,喜欢碳酸饮料、咖啡(每天2杯以上)、酗酒、吸烟、不适当的减肥等也会引起骨质疏松症。 由于受伤、手术等原因,肢体长时间不动,就会发生废用性骨质疏松症。

吕浩然主任建议,有骨质疏松或骨质疏松骨折家族史的人,30-40岁先去医院检查骨密度,了解自己的峰值骨量,然后随访检查,决定什么时候需要医学干预。 没有家族史的人在围绝经期期间可以检查骨密度,之后每12年检查一次。

误区3

你认为骨质疏松症是缺钙吗?

骨质疏松症不仅仅是钙缺乏。 补钙是骨质疏松症治疗的一个方面,是药物治疗的基础。 临床治疗药物主要有减少骨质流失、帮助钙吸收、促进骨形成的作用,仍需以饮食或补充多余钙剂作为治疗基础。

这意味着在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中,补钙和药物治疗必须双管齐下。 健康的人们可以从饮食中得到足够的钙。 例如,每天至少喝300毫升牛奶,每天至少喝500克蔬菜。 其中70%是深绿色蔬菜,限制高盐饮食,保持饮食平衡,基本上可以满足上述诉求。 如果不能满足以上诉求,就需要适当补充钙剂。

值得强调的是,并不是所有骨质疏松症患者都适合补钙。 例如,甲旁亢患者及部分肿瘤患者,补钙后,血钙大于3.5mmol/l会引起高钙危象,心脏骤停。 口干、便秘等高钙发病的症状不典型,许多老年人有相似的症状。 这是因为不容易识别。 所以吕主任警告说,千万不能盲目补钙。

误区4

如果担心骨折,会不会运动?

有些患者因为骨质疏松,容易骨折,所以很担心活动引起的骨折。 因为这不活动。 其实这也是误区。 老年人,特别是骨质疏松症的人们,需要注意运动方法和安全。 建议以散步、快走、太极拳为主,不要进行剧烈运动。 不跳绳和仰卧等,是收缩椎体的动作。 专家建议:上午10点到下午2点晒太阳,获得维生素d,观察四肢暴露,不能涂防晒霜,隔着玻璃,10-15分钟,每周至少两次以上。 (记者余燕红通讯员王旻)

责任编辑:

标题:“年纪轻轻竟也骨质疏松!这些误区与您有关”

地址:http://www.e6x2f.com/ezjk/8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