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02字,读完约3分钟

经过两次海试下潜,“潜龙三号”通过现场专家组验收,于4月24日在南海试点开始应用第一潜。

同样在南海,4500米级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开辟了6个深海考古下潜。

在青岛,8213米的“海燕”滑翔机“刚归巢”。 在西南印度洋,累计作业行程超过2000公里的“潜龙二号”将于4月22日“打包”至“阳红10”船后甲板集装箱,随后海运回国接受技术升级。

在大洋深处刷新的“中国数据”背后,有着我国深海大洋探测的坚实脚步。

潜水艇三号创造了深海最远的记录

“潜龙二号”的事业暂时告一段落,“孪生兄弟”、“潜龙三号”、“征战”正在热烈展开。

“孪生兄弟”总设计师、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研究员刘健说,“潜龙三号”基于“潜龙二号”技术进行了优化升级,其中最重要的变化之一是增加了最大的续航能力。

4月22日,“潜龙三号”迎来了海试第二潜,创下了中国自主潜水艇深海行程最远的记录——航行42小时48分、行程156分。 82公里,提高了技术水平和性能。

这为各种潜水艇密切合作,进而聚集“三龙”(“蛟龙”“海龙”“潜龙”)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 届时,将构成我国深海大洋勘探的利器。

“海燕”创造世界下潜深度记录

与传统的无人潜水艇相比,水下滑翔器功耗小、价格低、配置方便,具备在水中24小时工作的能力,同时还可以搭载科学试验所需的任务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

4月21日,“向阳红18”号在青岛靠港,圆满完成共享航次任务。

在这次航行中,中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海燕-4000”米级水下滑翔机和“海燕-10000”米级水下滑翔机等31架在马里亚纳海沟完成了18断面的下潜观测,最大水深达到8213米,为最新

大深度水下滑翔器研制成功,我国深海无人装备发展迅速,不仅可以为收集到的长期大空间尺度高分辨率水体新闻提供宝贵的资料。

水下考古“牵手”载人潜水器进入深海

南海海域是我国古代海船南下的必经航道。 但是,海上风暴、水下暗礁,使满载众多货物往来于世界各地的船只与船运货物一起沉入海底,成为人类宝贵的水下文化遗产。

载人潜水器正在将水下考古扩大到深海行业。

4月20日早晨,在中国南海西沙群岛北礁海域进行深海考古作业的4500米级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首次下潜。

在历时8个半小时的水下连续工作中,考古学家利用潜艇光源,按计划路线,目视对事业区进行了航行调查,并通过高清视频系统采集了调查区的视频数据。

(责任编辑王韵)

标题:“大洋深处,“中国数据”正在刷新”

地址:http://www.e6x2f.com/xwzx/5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