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06字,读完约3分钟
6月5日12时6分,长征11号海射型固体火箭(又名cz-11 wey号)在中国黄海海域实施发射,将跟风的1号a、b星等7颗卫星发射到约600公里高的圆轨道,宣布中国火箭首次海上发射技术试验顺利成功。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介绍,固体火箭海上发射技术试验于2019年获得国防科工局正式立项,使用长征11号固体火箭进行了首次试验。 海上发射技术试验系统由火箭系统、海上发射平台、测量通信系统和卫星系统四部分组成,出港后一周内可以完成发射。 此次飞行试验是国内首次使用航天+海工技术融合,突破了海上发射的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等关键技术,全面验证了海上发射试验的流程,为我国快速进入空期间提供了新的发射模式。
陆地那么大,为什么要飞到海里去?
一般来说,将火箭发射和海洋联系起来不太容易。 另一方面,院长十一火箭副总指挥金鑫表示,与陆地常规发射相比,海上发射火箭具有显著特点。
落区安全是内陆发射任务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发射前夕,需要对火箭推进器、一级和整流罩等离体等分的实际落地进行人口疏散,以确保地面人身安全。 另外,落区的选择不仅制约发射轨道设计,还可能影响火箭的运载能力。 通过海上航行,可以远离人口密集地区,灵活选择发射地点和落地,处理安全问题。
从离赤道很近的地方发射卫星,不仅可以节约卫星姿态改变的燃料,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地球的自转,从而节省火箭的省力。 但是,即使是我国最南边的文昌卫星发射中心,也位于北纬19度。 在海上发射中,填补了我国0~19度倾角卫星发射能力的空小白,可以满足各种倾角卫星的发射诉求,为一带一路的国家服务,可以比较有效地促进其走出中国航天国门。
此外,海上发射还可以完全利用我国丰富的民用船舶资源、港口资源、勘测资源,实现社会资源深度参与,航天技术与海洋工程比较有效的融合,推动社会经济优质快速发展。
海上发射的难度很大
海上发射收益很多,难度也很大。 院长十一火箭副总设计师管洪仁表示,此次任务具有技术创新、环境创新、流程创新、模式创新等优势,成功的背后离不开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提高。
管仁表示,与陆基发射台相比,起伏不定的海上平台给发射带来了新的技术考验,为此任务组使用了特殊的瞄准技术和动态条件下的发射技术,以适应发射的新环境。
在常规发射任务中,火箭的控制和监视信号通过有线通信系统传输,但在海射任务中只能通过无线传输形式实现。 因为这个cz-11 wey号也成为了国内第一个使用无线测量控制技术实施发射的火箭。
过去,火箭的飞行安全控制需要地面人员的监视和控制,但这次任务是火箭自身根据飞行情况,实时进行自主评估,这是我国火箭首次实现自主安全控制。
另外,过去的11枚长火箭分几个部分被运到陆基靶场,在靶场组装、测试完毕,但这次任务没有专用火箭测试现场,全箭对接、卫星对接以及测试工作只能前进到总装厂,据此 这是长征火箭首次以矢星组装体的形式整体装运,总装厂经铁路、公路运输到港口,到达港口仅两三天就做好测试准备,马上上船,航行到指定海域后,可以随时发射。 该业务流程不仅比以往大幅缩短,而且全过程不可逆,是对组织管理和质量管理的严峻挑战。 (付毅飞)
标题:“中国火箭解锁发射“新姿势” 长十一完成海射首秀”
地址:http://www.e6x2f.com/xwzx/5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