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03字,读完约7分钟
青岛新闻网北京2月27日电(凌纪伟)科技部高新技术研究快速发展中心2月27日公布了2019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构建了检测月地幔物质暴露的初步证据、面向人工共通知能力的异种芯片,提出了基于dna检测酶调控的自身免疫疾病治疗方案,解读了藻类水中光合作用的蛋白结构和功能,基于材料基因工程开发了高温块金属玻璃, 阐明了铕离子对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寿命的机理,西藏高原发现了丹尼索瓦人,对重力诱导量子干涉模型实现了卫星检测,明确了非洲的病毒结构及其组装机理,首次观测到了三维量子效应。
1、检测月地幔物质暴露的初步证据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李春来研究组和合作者报道了玉兔2号构型的可见光和近红外光谱仪( vnis )的初步光谱检测结果,分解了低钙(斜方)辉石和橄榄石的存在,该矿物组合很可能代表了来自月地幔的深部物质 进一步分析地质背景表明,这些物质是从附近直径72公里的芬森撞击坑中发掘出来,投射到嫦娥四号着陆地点的月地幔物质。 这项事业的意义揭示了月球地幔的物质组成,为月球早期岩浆洋研究提供了新的制约条件,加深了对月球内部形成和演化的认识。
2 .构建面向人工共通知能力的异构芯片
迅速发展流行的以计算机科学为基础的人工神经互联网和受神经科学启发的模型和算法的通用平台很重要。 清华大学施路平研究组和合作者提出了一种天机芯片架构,将上述两种方法有效集成,提供异构集成的协同计算平台。 该芯片使用多核结构、可重构组件和流线数据流的混合编码方法,独立支持基于计算机科学的机器学习算法、神经科学主导的算法和神经科学中的多种编码方法 研究人员只使用一个芯片演示了无人自行车系统中通用算法和模型的同步解决,实现了实时目标检测、跟踪、语音控制、避障、过障和平衡控制。 该研究有望为更一般的硬件平台的快速发展铺平道路,推动agi的快速发展。
3 .提出基于DNA检测酶调控的自身免疫疾病治疗方案
寻找较有效的控制cgas活性的手段,探索其控制机制,对抵抗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疗至关重要。 军事医学研究院(国家生物医学分解中心)的张学敏和李涛研究组及合作者发现,乙酰化修饰是控制cgas活性的重要分子事件,揭示了其背后的控制规律。 研究不仅揭示了机体抗病毒感染的重要控制机制,而且发现了较为有效的cgas抑制剂,为ags (阿卡迪亚综合征)等自身免疫疾病提供了潜在的治疗策略。
4 .解读藻类水中光合作用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沈建仁、匡廷云研究组报告了海洋硅藻三角褐指藻fcp的高分辨率结晶结构,明确了蛋白支架内的叶绿素a7个、叶绿素c2个、岩藻聚糖7个、以及可能的岩藻聚糖1个详细结合部位,确定了叶绿素a和c之间的高效能量。 研究进展不仅将率先揭示硅藻、绿藻光合膜蛋白的超分子结构和功能之谜,揭示自然界光合作用的光能高效转化机理起到重要作用,还将为人工模拟光合作用、设计新作物、建立智能化植物工厂带来新的
5 .基于材料基因工程开发了高温块金属玻璃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柳延辉研究组和合作者根据材料基因工程的理念开发了具有效率、非破坏性、容易宣传等优势的高通量实验方法,设计了ir-ni-ta-(b )合金系统,得到了高温块金属玻璃,并得到了其玻璃 该研制高通量实验方法非常实用,颠覆了金属玻璃行业60年来的炒菜式材料开发模式,证实了材料基因工程在新材料开发中的比较有效性和效率,为处理金属玻璃新材料有效探索的课题开辟了新途径,开辟了新的高温、新的
6 .明确铕离子对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寿命的机理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是备受瞩目的新一代光伏技术,其业务稳定性是目前产业化的首要障碍。 为了提高真性稳定性,北京大学工学院周欢萍研究组、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严纯华/孙审东研究组及其合作者通过向钙钛矿活性层中引入铕离子对( eu3+/eu2+ )作为氧化还原穿梭物,解决了pb0和i0的缺陷。 该方法处理了限制铅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本质因素,可向其他钙钛矿光电器件进行宣传,对面临同样问题的其他无机半导体器件也有参考意义。
7、在西藏高原发现了丹尼索瓦人
报道了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陈发虎研究组、兰州大学张东菊研究组与德国马普学会进化人类学研究所jean-jacques hublin研究组等合作,利用古蛋白质分解法鉴定了来自中国甘肃省夏河县白石崖溶洞的丹尼索瓦人下颌骨。 该化石标本是在丹尼索瓦洞以外发现的第一个丹尼索瓦人化石证据,标本的全面分解也为丹尼索瓦人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体质形态学新闻,包括下颌和牙齿形态等新闻。 根据这项研究,丹尼索瓦人在现代智人到来之前,中更新世晚期住在青藏高原的高地,成功地适应了高寒缺氧的环境。
8 .实现重力诱导量子干涉模型的卫星检测
中国科技大学的潘建伟及其同事彭承志、范靖云等和合作者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国际上首次开展了太空中引力诱导量子纠缠退相关的实验检测,测试了穿越地球重力场的量子纠缠光子退相关情况。 根据事件形式理论模型,纠缠光子在地球重力场中的传输,其相关性有可能丧失。 根据现有的量子力学理论,所有纠缠光子对都维持纠缠的特征。 最终,卫星实验检测结果不支持事形式理论模型的预测,与标准量子理论一致。 这是国际上首次利用量子卫星在地球重力场实验检验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融合的理论,将极大地推动相关物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实验研究。
9、揭示非洲猪瘟病毒的结构及其组装机制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饶子和/王祥喜团队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步志高团队联合上海科技大学等机构,在上海科技大学冷冻电镜中心连续收集优质数据,使用优化的图像重构策略,分析非洲猪瘟病毒衣壳的三维结构,并 这些结构的细节揭示了衣壳的稳定性和组装的分子基础,对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10 .首次观测到三维量子霍尔效应
30多年前,bertrand halperin等人从理论上预言三维电子气系统可能产生量子霍尔效应,但迄今为止还没有通过实验观测到三维量子霍尔效应。 由南方科技大学物理学系张立源研究组、中国科技大学物理学系乔振华研究组和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杨音远等人合作,在体碲化锆( zrte5)晶体中首次实验了三维量子霍尔效应。 这一研究进展提供了三维量子霍尔效应的实验证据,也提供了进一步探索三维电子系统中奇异量子相及其相变的有前景的平台。
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评选活动至今已举办15次,目的是推进我国重大基础研究科学进展,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科学热情和奉献精神,开展基础研究科学普及,促进公众的了解、关注和基础研究,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科学氛围。
2019年度,《中国基础科学》、《科技导报》、《中国科学院院刊》、《中国科学基金》和《科学通报》等5个编辑部共推荐了320个科研进展。 科技部高新技术研究快速发展中心聘请专家评选30个项目进展进入最终选择。 最终采用网上投票,邀请了两院院士、国家要点实验室主任、部分国家要点研发计划的全体专家和项目负责人等2600名专家学者参加网上投票,评选出前10名为2019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标题:“2019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布”
地址:http://www.e6x2f.com/xwzx/4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