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38字,读完约2分钟
一袋麻袋的旧书,最后只能买一麻袋。 最近《展望》信息周刊报道,中国教材浪费惊人,年零售数量超过29亿册,共计约260亿元的中小学教材大多最终被作为废品回收。
教材浪费是一个严重的老话题,从十多年前开始,媒体和学者就关注和探讨了中国教材的循环采用应如何做。 据推测,如果循环采用教材,可以节约300万亩木材、52800万吨纯水和633.5万吨煤炭,或者可以建设4万所希望小学等。 但遗憾的是,尽管每年都在讨论,但教材浪费的问题多年来一直没有得到改善。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已经成为中青共识,空从调高到一度去聚餐少吃点菜,我们继续摒弃各行各业奢侈浪费的恶习。 但是成为教材后浪费不断,每到毕业季在废品站组件教材山上,应该成为古董的教育磁带被绑在教材上贩卖的哭笑不得的状况一直在持续。
教材的回收利用在哪里很难? 可见产业链堵塞加大供需匹配价格,循环录取价格过高,旧教材损坏,因消毒卫生需要不能直接上课,循环教材不能随便做笔记,导致学生单独购买笔记浪费等原因
一位学生家长说,主要科目的图书学生每天都在用,沾着口水翻,但是如果不具备消毒条件,我们家长就不想让孩子用旧教科书。 这也确实是限制教材循环采用的现实因素。
但实际上,阻碍教材循环的最重要的拦路虎每年都要进行数百至数千亿的教材生意。 卖新书意味着越来越多的经济收入,循环废纸意味着更高的管理价格,所以不管浪费有多严重,旧书只能作为废品卖,新生必须继续买新书。 每年投入新教材的数百亿人不仅需要培养人才,也有奇怪的观点认为需要促进成本。
指望白白拉动内需是荒谬的! 减少树木等的消耗,减轻家庭教育负担教材的回收利用的好处自不必说,在国外已经非常普遍了。 在西方国家,一本教材的平均采用寿命为4到5年,而在我国只有半年左右。 研究表明,目前我国部分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美术、体育、健康、科学、新闻技术等免费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循环采用,教材循环采用理论是可行的。
消除教材浪费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要环节,但观念的转变和相关优势的存在使得教材难以循环采用,需要学生、家长、学校、出版社、教育部门的多方合作。 各方齐心协力,制定实现教材循环采用的切实可行的方案,以期真正彻底处理教材浪费这一老问题。 (本报评论家伍尼辛鹏)
标题:“每年浪费上百亿…… 教材循环采用卡在教材“生意化””
地址:http://www.e6x2f.com/xwzx/3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