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86字,读完约6分钟

长征五号火箭已经位于海南文昌发射场。

李明华

李东

王昴

11月下旬,嫦娥五号探测器将在海南文昌发射场空上升,开始月球探测旅行。 此次发射任务是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绕、落、次三步结束的战役,实现了我国首次月球无人采样返回任务,意义重大,备受世界瞩目。 11月21日上午,嫦娥五号月球探测任务在发射前进行了最后一次系统间全区联合训练。 昨天,承担此次发射任务的长征5号遥五火箭队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了长征5号火箭的相关情况。 长征五号火箭总设计师李东说,为了确保准时发射,车队使用变向、变滑行驶时间多轨道奔月发射方案,应用窄窗多轨道技术,从50分钟的发射窗分别设计了5条发射轨道,在发射窗期间内,根据发射时间,软件

年度最有分量的发射

长征五号火箭第一总指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李明·华氏介绍说,这次嫦娥五号发射是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的第六次发射,也是今年第三次发射任务。 在此之前,今年5月5日,长征5号B遥一火箭成功进行了首次飞行。 7月23日,长征5号遥四火箭成功发射天问1号火星探测器。

长征五号火箭是我国新一代大推力低温液体火箭,全长近57米,起飞重量约870吨,起飞推力超过1000吨。 火箭2级半构型,芯一级、芯二级直径5米,芯一级捆绑4个直径3.35米的助推器,芯级和助推器均使用液氢、液氧、煤油等无毒无污染推进剂。 地球同步移动轨道( gto )的运载能力可以达到14吨,是目前我国运载能力最强的火箭。 由于芯级直径比其他长征火箭大,长征五号火箭被称为胖五号,使用液态氢和液氧等低温推进剂,长征五号火箭也获得了冰箭的称呼。

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重8.2吨,是中国目前发射重量最重的探测器,也是今年中国航天发射的最重载荷。 嫦娥五号探测器需要进入近地200公里、远地点41万公里的地月移动轨道,对火箭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长征火箭的家族中,只有长征五号火箭能够将这样沉重的载荷直接送入地月移动轨道。 这是对火箭能力的集中检查,也是对中国航天能力的最佳注释。 李明华说。

这次发射的分量还体现在长征五号火箭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上。 由于地面月球的相对位置和轨道设计等限制,此次发射接近零窗,遥五火箭的发射窗只有五十分钟,如果在发射窗时间内无法发射,嫦娥五号的奔月计划将受到影响。

5个轨道力零窗口将被发射

长征五号火箭总设计师李东向记者表示,为了确保火箭的按时发射,研制小组使用了变向、变滑行驶时间多轨道奔月发射方案,应用窄窗多轨道技术,从50分钟的发射窗分别设计了5个发射轨道,每条轨道在10分钟的发射窗上 介绍了根据发射时间用软件自动选择发射轨道,提高了轨道切换效率,实现了长征五号火箭零发射窗的基础。

长征五号火箭总指挥王澍表示,作为大型低温火箭,长征五号火箭发射日业务项目多而复杂,无论在哪个环节发生问题都有可能导致发射时间延迟,错过发射窗。 为了精确有效地开展发射日业务,研发团队在管理上也采取了创新的做法,通过发射日流程的精细化管理,对发射前流程进行精细化重建,从流程、岗位和设施维度分别展开整理和设计,制定岗位职责、业务要求和发射流程 形成了可指导业务的项目细化表和工序作业指导书,为发射日当天的各项业务提供了直接、比较有效的指导。 使用发射日流程精细化管理,可以一眼看出发射当天各阶段、各项目、工序都有明确确定的要求和指导,各岗位何时发生什么事件、达到什么标准、根除了什么问题,提高了发射日的工作效率,降低了水平 王昴说。

““长五”送“嫦五” 中国探月第三步拉开序幕”

4+23力求万无一失

2019年12月27日长征5号遥三火箭发射后,这次发射将是长征5号系列火箭一年内的第四次发射。 作为航天多杂系统工程,长征五号火箭的研制展现出了强耦合、强约束、高风险、高动态的典型优势,每次发射都不是上次成功的简单副本,而是站在新的起点上,更高的标准和更严格的要求,从零开始,都是

长征五号遥五火箭在充分继承以往产品质量确认工作做法的基础上,采用了更高的标准和更严格的要求,确保了产品的技术状态得到正确控制,产品质量满足任务要求。 研发团队从设计要求、技术状态、设计特点、产品过程控制、产品检测、质量问题零及一反三、测试方法与测试针对性的比较有效性、借用产品的比较有效性、全级供应商、单点失效环节、软件质量、剩余风险等12个方面?

王昴表示,研发团队结合长征五号遥五火箭的优势开展质量管理工作,制定4+23质量管理措施,对火箭发动机等4项事业开展主题拆解,对产品制造、检测及总装测试等环节采取质量管理措施23项,并

研发团队严格下定决心,在细节方面制定文案,在实际中下功夫,通过扎实有效的质量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识别和控制长征五号遥五火箭的各项技术风险和产品风险,为确保发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和自己的赛跑没有终点

今年是长征五号系列火箭任务最密集的一年。 在成功发射长征5号B两周后,研发小组再次飞往发射场执行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任务80日战高温、抗疫忘我冲刺后,7月23日,长征五号遥四火箭飞过天空,发射了中国航天的新高度、新速度和新精度

在此次长征五号遥五火箭发射任务期间,研发队伍仍在突破自我,面对零窗口的挑战,队伍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应用科学实践和思想做法,结合任务优势制定发射方案,细化发射场流程

郑茂琦是长征五号火箭低温蓄压器的设计师,在承担设计工作后,他决心彻底优化热缓冲导管。 经过充分的分解计算,他明确了导管振动疲劳寿命的第一影响因素。 当他准备优化设计的时候,他被告知这个导管大量生产,报废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但郑茂琦没有放弃,他投入到了改革优化的方案设计中。 经过多轮验证、改进、重新验证,终于完成了优化改进,减少了导管振动,大大提高了导管的抗振疲劳寿命,实现了蓄压器导管的彻底优化。

邹莹是长征五号火箭控制系统仿真建模的负责人,对仿真实验她永远一点也不认真,严格控制飞行试验的状态,不放过任何异常曲线,使仿真实验一直处于优良运行中。 一旦发现蛛丝马迹,邹莹会主动和设计师一起找出原因,处理问题。 她的认真工作态度,保证了所有模拟曲线的比较有效性和效率。

长征五号研究开发小组不仅书写成功,还书写历史。 不仅在创造记录,还在创造精神。 在一次次挑战自己,超越自己的过程中,更深刻地感受到与自己的赛跑没有终点。 李明华说。 (记者肖欢通讯员姜哲)

标题:““长五”送“嫦五” 中国探月第三步拉开序幕”

地址:http://www.e6x2f.com/xwzx/3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