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016字,读完约10分钟
孩子,别哭,有什么困难告诉我。
11月30日中午,记者刚进入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中校门,看到一名女学生依偎在校长张桂梅怀里哭泣。
这个女孩是华坪女高中毕业生露娜的妹妹,现在在当地的中学学习。 张桂梅通过家庭访问认识了她,一直支持她去学校读书。 但是,女孩想到去世的父亲,好几天没去上学。
父亲想去墓地和他谈谈,好好读书,别让父亲失望。
张桂梅还没说话,他们从口袋里掏出信封,塞到了女孩妈妈的手里。 信封里有教育部给她看病的1万元慰问金。
原来,张桂梅知道女孩的母亲一个人给两个孩子读书,经济非常困难,家里杧果林缺水收成也不好,就拿着钱去给她修水坑了。 通过张桂梅做思想工作,这个学生当天回去上课了。
像珍惜这个女孩一样,张桂梅带领华坪女高中守护着所有学生的未来,在创立12年间累计送1804个女孩上了大学,点亮了她们人生的梦想。 63岁的张桂梅被学生亲切地称为张妈妈。
华坪女高被华坪县城旁的小山包围着,学校门口并不有钱,教学楼的墙面也已经有点斑驳。
这个貌不扬的学校,曾经是张桂梅望尘莫及的梦想。
张桂梅(中)在教室检查学生的授课情况( 12月1日拍摄)。 青岛新闻网社发(陈欣波摄)
张桂梅原本和丈夫一起在大理的中学教书。 1996年,丈夫因胃癌去世后不久,39岁的张桂梅从热闹的大理自愿申请调到偏远的丽江市华坪县。
在华坪县教书后,张桂梅发现了现象。 许多女孩在阅读中消失了。 她问了一下,说有去打工的学生,也有年轻时出嫁的学生。
2001年,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华坪儿童之家)成立,捐赠慈善机构提名张桂梅为院长。 她担任院长后,逐一了解了福利院孩子们的身世,许多女孩不是孤儿,而是被父母抛弃了。
张桂梅(右)正在进行家庭访问(年7月拍摄)。 青岛新闻网社发(华坪县委推进部供图)
访问家里途中的偶然相遇,使她很悲伤。
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呆呆地坐在路边,满眼忧郁地望着远方。 张桂梅走近问,女孩哇地哭了。 我看书。 我不想结婚。 女孩哭着叫着。 原来,女孩的父母为了3万元的彩礼,要求她辍学嫁人。
张桂梅生气地来到女孩家,对她母亲说:孩子我拿去,学校的费用我出。 但是女孩的母亲以死相逼,张桂梅真的很固执,必须放弃。
在那之后,我没有找到她。 这是我一生的遗憾。 张桂梅说。 从此,为了让山里的女孩们能读书,建立免费高中的梦想在她心中萌发了。
但是,这个梦想很快就会遭到周围人的反对。 我是对她泼冷水最多的人。 华坪县教育局前局长杨文华回忆说,她感动了我,但她知道办一所学校有多难。
华坪女高中生从教学楼对着食堂吃饭( 11月30日拍摄)。 青岛新闻网社发(陈欣波摄)
2004年,张桂梅和杨文华一起出差。 途中,她反复讲述自己的梦想,向这位局长求助。
你知道建造实验室要花多少钱吗? 杨文华问。
两三万元吧。 张桂梅有点胆怯地回答。
她太天真了。 杨文华说,张桂梅当时带病多次任教,教学成绩突出,在华坪县儿童福利院收养了许多孤儿,获得了全国先进职工、全国十佳师德标兵等众多荣誉,但她只是一线老师,没有管理经验,建设学校
杨文华不知道,张桂梅当时已经请了几年假在昆明街头募捐。 她把自己得到的荣誉证书复印在大口袋里,在街头见人就请求捐款。
但是,她没想到,自己放弃了尊严去募捐,但回来的却是理解和白眼,有人说是骗子。
几年后,张桂梅几乎要放弃了。 直到2007年,她被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她的梦想迎来了转机。
张桂梅(右)和学校老师协商学校事务( 12月1日拍摄)。 青岛新闻网社发(陈欣波摄)
张桂梅平时很少买衣服,所有衣服都穿了好几年了,直到磨白了才能打洞。 去北京之前,县里特意资助她7000元,让她买一套像样的正装,但她用这笔钱给学生买了电脑,自己穿着旧衣服参加了。
一天早上,她匆匆赶往会场。 突然,一位女记者拉着她,悄悄对她说:摸摸你的裤子。 张桂梅摸了摸,多年穿的牛仔裤上破了两个洞。
当时,我想找个洞进去。 张桂梅说。 那天会议后,她和这位记者谈了一整晚,把办学校的一切苦难都倾倒在她身上。
随后发表了“我有拜访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民族中学教师张桂梅代表的梦想”的报道,张桂梅学校的梦想很快受到关注。
2008年9月,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下,全国第一所公办免费女子高中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正式开学,第一批共招收了100名女学生。
开学那天,张桂梅站在唯一的教学楼前,流下了眼泪。
张桂梅在华坪女高校园( 11月30日拍摄)。 青岛新闻网社发(陈欣波摄)
没有门槛的学校
对山里的女孩子们来说,华坪女高没有门槛。
从开办学校的第一天开始,张桂梅就规定免收学费、住宿费等,只收少量伙食费。 特别是贫困家庭的学生,即使基础不好,中考分数也不会提高,所有的招聘都要参加。 第一届学生几乎全员都是离线出生的。
张桂梅督促学生做课间体操( 12月2日拍摄)。 青岛新闻网社发(陈欣波摄)
由于学校的生源不好,教育条件更加简陋。 校园里没有围墙,没有食堂,没有厕所。 只有教学楼和旗杆,院子里满是杂草。 学生在一个教室上课,在另一个教室睡觉,吃饭和厕所都只能去隔壁学校。
她心急如焚,等着学校全部建成,晚了一年招生,又有许多女孩落后于李。 杨文华说。
学生入学了,但张桂梅很担心。 有些学生在考试中只能得几分,这样下去该怎么办? 张桂梅觉得,即使拼了命,也要把学校建成名堂。
在华坪女高中,学生雷打不动每天5点30分起床读晨报,晚上12点20分自习结束后上床,到吃饭时间限制为15分钟。
张桂梅在课间体操前向学生反馈卫生、上课等检查情况( 12月1日拍摄)。 青岛新闻网社发(陈欣波摄)
张桂梅有个小扬声器,几乎爱不释手。 笨蛋女孩,快点! 在校园里,稍有磨蹭,扬声器里就会传来她的轰鸣声。
十几年来,她不仅每天和学生一起自习到深夜,还一直住在学生宿舍。 我一刻也不能离开学校,老师和学生都要盯着。 她说
年夏天,华坪女高第一届毕业生一鸣惊人,高考百分百上线,还有几个学生考上了一本。 与学生的入学成绩相比,华坪女高中创造了奇迹。 杨文华说。
年,华坪女高完成建筑业,各项设施逐渐完善,学校有食堂、宿舍,标准塑料操场。 截至目前,学校三年级9个班,在校生达到464人。 张桂梅常年家访,累计行程11万多公里,覆盖华坪和周边县1500多名学生。 迄今为止,华坪女高送了10届毕业生,1804名学生从此进入大学,学校不仅一本上线率达到40%以上,而且高考成绩综合排名连续多年位居丽江全市第一。
语文老师韦堂云说,学生的成绩有了飞跃,但张桂梅的身体状况一落千丈。 她的身体布满了止痛药,平时爬楼梯也很辛苦。
今年2月,受疫情影响,学生只能在家上网络课。 焦急的张桂梅在教室外面直接搭了一张军事床,每天躺在床上,盯着老师的学生上网络课。
我在网课上经常听到她在床上疼得不由得出声,但她从来没有说过。 韦堂云说。
因为腿脚不方便,张桂梅(后)开车从田径场回到教学楼( 11月30日拍摄)。 青岛新闻网社发(陈欣波摄)
华坪县文芳阁中心记者王秀丽是张桂梅多年认识的好朋友,也是她为数不多的咨询对象。
她全身有病,骨髓瘤、血管瘤、肺气肿以前经常推测我们比较重,现在只掉了130多斤到70、80斤。 王秀丽说
长大后我会是你
张老师,我们要去西藏当兵。
今年9月,张桂梅接到了两个学生的电话。 原来,在大连读书的伦梦茹和在桂林读书的刘敏约好,要去西藏当兵。
海拔那么高,怎么能承受得住呢? 张桂梅问。
你不是鼓励我们去痛苦的地方吗? 学生笑嘻嘻地回答,请放心。 我们不会成为逃亡者。 我不会丢脸。
几个月过去了,两个学生正式入伍参加集训,张桂梅还念叨着她们。 我一直教育女儿们为祖国服务。 真的去了这么痛苦的地方,我很痛。 她说
早上六点多,张桂梅在吃药( 12月2日拍摄)。 青岛新闻网社发(陈欣波摄)
张老师真的教书育人,她用自己的一句话教学生坚韧、感恩、献身。 杨文华说,华坪女子高中的学生外出后可以像张桂梅一样艰苦、乐于奉献,很多学生毕业后去了艰苦的地区。
周云丽是华坪女子高中的第一届学生,大学毕业后,她回到母校,当了数学老师。
没有女人就没有现在的我。 据周云丽说,母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在家里靠残疾的父亲和年迈的祖母种地卖粮食,她和姐姐都能读书。 听说亲切的老师建了免费的高中时,我好像拽了救命稻草。
华坪女高每周都有全校思政课,学生们坐在院子里,由张桂梅统一组织理论学习。 张老师给我们讲革命烈士的事迹,带我们读党章,还讲她创立女性高低矮的艰难经历。 周云丽说。
一位老师扶着张桂梅(左)走下楼梯( 11月30日拍摄)。 青岛新闻网社发(陈欣波摄)
年7月,从周云丽大学毕业。 当时,她已经考上了隔壁县的中学教师职位。 但是,听说华坪女高缺老师,她毫不犹豫地放弃了正式编制,回母校担任代课老师,直到一年后都没有通过考试。
这是张老师教育我们的,即使自己变强了,也要记住帮助别人。 周云丽笑着说。
每年的毕业季都是张桂梅最高兴的时候,经常有学生打电话、发邮件向她表示祝贺。 她经常向我炫耀,哪个学生去研究,哪个学生去新疆教书,并且展现出了老母亲般喜悦的笑容。 王秀丽说
上课时,张桂梅(左一)在教室里和学生们一起唱《红梅赞》( 12月3日拍摄)。 青岛新闻网社发(陈欣波摄)
工作日,张桂梅喜欢在学生课间体操时组成方阵唱红歌,跳红舞。 嘴里经常说,姑娘们长得多么好,每个人都吃得白白胖胖的。 嗯,在她们考上大学之前必须减肥。
每天上午上课期间,歌剧《江姐姐》经典选曲《红梅赞》在校园里准时响起,这是她最喜欢的歌。 学生们齐唱,她偶尔哼哼。
红梅在红色岩石上开花
千里冰霜踏上脚下
三九寒天无所畏惧
一片丹顶鹤晒开
阳光充足
这是她的信仰,也是她的一生。
师桂梅,立德圆梦
文案记者:李银,庞明广
视频记者:杨牧源,何春好
标题:“大山女孩的“校长妈妈””
地址:http://www.e6x2f.com/xwzx/3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