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994字,读完约12分钟

[摘要] -2019年间,在粮食年产量持续稳定的情况下,我国粮食收购总量、不同品种粮食收购量明显减少。 从深层原因和长期趋势来看,这不是短期供求结构失衡问题,而是我国目前粮食生产体系中的产能已经达到阶段性高峰,粮食生产体系的“天花板”已经出现。 各种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减少、农业经济循环系统利润率下降、农民种植收入下降是导致我国粮食产量增长停滞的首要原因。 指出,基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总目标,未来应尽快推进粮食生产体系突破上限,稳定下限,确保底线。

[关键词]粮食安全性、产量; 天花板; 上限; 下限; 下划线

[中图分类编号] d63 [文献识别码] a

习总书记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在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抓好耕地18亿亩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食化”。 [1]从近几年的粮食生产总量来看,我国粮食安全基本得到保障,但从粮食收购数据的一些变化趋势及其隐含的产能瓶颈来分析,我国粮食安全的风险不是短期供求结构的失衡问题,、 目前粮食生产系统的生产能力已经达到阶段性高峰,从长远来看,粮食总产量高峰有被锁定的风险,这将对未来中国的粮食安全造成一定的潜在威胁。

一、问题凸显:-2019年粮食收购量波动与下跌

年以来,国家粮食储备物资管理局开始发布秋粮和夏粮收购数据,年5月26日,该部门发布了2019年秋粮收购数据。 通过分析2019年至2019年粮食收购数据,可以发现近5年我国粮食收购量出现较大波动,明显呈下跌趋势的特征。

第一,从总量变化来看,2019年夏季粮食和秋季粮食收购总量由全年高峰31458万吨降至2019年的25706万吨,下降18.3%。 其中,夏粮从年高峰8440万吨降至2019年的7676万吨,降幅为9.1%; 秋粮从年高峰24035万吨降至2019年的18030万吨,降幅为25.0%。

第二,从变化趋势来看,—2019年小麦、早籼稻、中晚籼稻、玉米、大豆等5种粮食的收购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 其中,小麦收购量4年下跌2次(年和年),早籼稻收购量4年下跌2次(年和2019年),中晚籼稻收购量4年下跌1次(年),玉米收购量4年下跌3次(年) 这样的变化趋势表明,粮食收购规模的持续增长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第三,从品种来看—2019年期间,除中晚籼稻收购量下跌后恢复到近5年的高峰外,其他4种作物的收购量下跌后又没有恢复到近5年的高峰。 其中,2019年中晚籼稻收购量仅回升至比年高峰高出0.6%的水平,2019年小麦、早籼稻、玉米、大豆等4种作物收购量分别为近5年来高峰水平的6.7%、34.5%。 因此,5种作物的收购量几乎都大幅减少。

可以看出,无论是收购总量的变化,还是各品种收购数量的变化,都呈现出近5年粮食收购量的较大波动和明显的下跌趋势。 但奇怪的是,最近五年粮食总产量高度稳定—2019年这五年粮食产量几乎为6.6亿吨左右。 换言之,在粮食总产量没有明显减少的背景下,我国粮食收购量呈现如此剧烈的波动,这背后必然有更本质的影响因素。

二、问题的本质:我国粮食生产系统的“天花板”似乎来了

影响粮食收购量的因素很多,如收购政策的变化、收购价格的调整、储备体系的完善、国内外环境冲击等诸多因素可以影响粮食收购总量的一些变化。 [2]其中,最重要、最值得警惕的根本原因似乎是我国粮食生产系统的“天花板”到了,也就是说目前粮食生产系统的生产能力已经达到极限,一旦外部刮起一点风,就会波及粮食收购,造成剧烈波动。 具体来说,这个“天花板”主要有以下表现。

(一)总体观点:我国粮食产量增长势头已经基本放缓

我国粮食产量从4.5亿吨突破5亿吨的三年,从5亿吨突破5.5亿吨的三年,从5.5亿吨突破6亿吨的两年,从6亿吨突破6.5亿吨的三年,以及从年粮食产量突破6.6亿吨开始,

表1 2002—2019年中国粮食产量状况

注: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data.stats.gov/adv吗? m =查询cn = c01。

(二)区域观点:大部分省份粮食产量最近十年下跌

总体来看,年后,中国粮食增长趋势基本停滞,按地区来看,这一特征同样明显,见表2。

表2 —2019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粮食产量变化情况

注: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

—2019年间,发现只有天津市、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江苏省、河南省、四川省、云南省、甘肃省等8个省和自治区的粮食产量有所增加,其他23个省、市、自治区的粮食产量有所减少。 将这一粮食产量变化格局与我国粮食主产区比较,辽宁、河北、山东、吉林、内蒙古自治区、江西、湖南、四川、湖北、江苏、安徽、黑龙江等13个主产区,已是河北、山东、吉林、江西、江西。 说明黑龙江8个主产区省份粮食产量在过去10年间有所下降,只有辽宁、内蒙古自治区、四川、河南、江苏等5个主产区粮食产量有所增加,再次造成了中国粮食产量增长的巨大压力。 [3]此外,注意23个省粮食产量下降省份的产量下降时间,发现14个省的粮食产量下降时间节点出现在年后年份,这与年后粮食产量增长率基本停滞的一些变化趋势高度一致。

“中国粮食产量“天花板”的迹象评估、形成机理与应对之策”

(3)投入视角:粮食生产要素的投入和采用已经基本停滞;

粮食产量增长停滞的背后是农业生产要素增长的停滞。 从土地、劳动力、化肥等因素的采用规模情况可以证明。

第一,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已经开始下降。 我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在2003—2019年间经历了先增后降的过程。

我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从2003年的9941万公顷增加到年的11745.5万公顷,面积增加1804.5万公顷,年均增长面积达到164万公顷。 此后,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从去年的11745.5万公顷降至2019年的11606.4万公顷,年均减少面积为27.8万公顷。

第二,劳动力的规模也超过了最高点。 我国目前农业劳动力规模庞大,但农业人口已经面临巨大的老龄化压力。 根据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我国农村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农村生活人口比例14.98%,而据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这一比例已迅速上升到18. 47%,接近农村老年人口总量1.12亿。 据此,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更加严重,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年中国农业生产经营者中55岁以上人口占比已达到33.6%,“老人农业”已成为中国农业的特殊典型之一。 未来“谁种田”是影响我国农业安全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4

第三,农药化肥的增加已经停止。 长期以来,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药和化肥使用国之一。 农药和化肥的采用对提高粮食作物的产量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这是不可否认的。 但是,农药和化肥的巨大采用量不仅大大提高了农业污染的程度,而且严重损害了我国耕地的可持续采用能力。 [5]我国已于年公布《全年农药摄入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确定截至提交年未获准采用任何农药。 自此,农药和化肥的采用量分别从去年的6022.6万吨和178.3万吨下降到2019年的5403.6万吨和150.4万吨。 因此,通过持续大量采用农药和化肥来提高粮食产量的想法已经不可能了。

(四)收入观点:种粮收入和来自农业的利润率降至负

对任何一个产业来说,产业利润和能给劳动者带来的收入水平都是决定这个产业能否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但是,无论是中国的粮食种植收入,还是中国农业的平均利润率水平,都已经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另一方面,从栽培收入分析,由于我国粮食生产价格逐年提高,粮食栽培收入迅速下降。 2004年3种粮食(小麦、水稻和玉米)亩产平均价格395.45元,年上涨至672.67元,年上涨至1081.59元,13年来,我国3种粮食亩产平均价格增长686.14元。 生产价格上涨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我国粮食生产净利润直线下降,2004年亩产净利润降至196.5元,年降至72.94元,年负增长,亩产净利润为-80.28元,我国粮食生产价格 根据《全国农产品价格收益资料集-2019》数据,全年和全年,我国3种粮食平均亩产72.94元/亩、124.78元/亩、19.55元/亩、﹣80.28元/亩、﹣80.28元/亩 我国粮食种植的亩均收益已经为负值,证明目前农业生产系统的生产能力不仅已经触到了天花板,而且继续维持下去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中国粮食产量“天花板”的迹象评估、形成机理与应对之策”

另一方面,从产业整体利润率来分析,我国农业的平均利润率水平也低于其他任何产业。 根据平均利润率的定义,本文拟利用投入产出表数据测算不同产业的利润率。 从1987年公布第一个投入产出表开始,1992年、1997年、2002年、2007年中国每五年公布一次基本投入产出表。 除此之外,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年、年将发表适合前3年的延长表。 因此,现在我们有1987年、1990年、1992年、1995年、1997年、2000年、2002年、2005年、2007年、年、年等12张表。

一般认为,产业利润率可以利用投入生产表的营业利润率与增加值指标之比进行估算。 [6]但是,2007年以后,中国的投入产出表没有单独公布“营业盈余”的指标,而是将“营业盈余”的指标合并为“劳动者报酬”的指标。 为了保证研究结果前后的一致性和可比性,将2007年以后投入产出表的“劳动者报酬”指标重新划分为原来的“营业利润”指标和“劳动者报酬”指标。 并且,为了更明确地表示不同产业利润率的变化趋势,结合基本投入产出表和相同投入产出表的延长表,将利润率的平均值作为该产业这一时期的利润率指标。 按产业利润率分类的估算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1987—年按产业分列的利润率测算结果

注: (1)农业包括农林渔业,取利润率平均值。 (2)采矿包括煤炭开采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金属矿开采业、其他非金属矿开采业利润率的平均值(3)制造业包括食品制造业、纺织业、缝制及皮革制品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造纸及文教用品制造业、机械工业、器材制造业、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 (4)服务业包括货运业、商业、餐饮业、客运业、公用事业及居民服务业、文教卫生科研事业、金融保险业,取利润率平均(5)产业分类根据1987年第一张表,其他表中出现的新产业按1987年分类重新分类。

三、问题的性质:粮食增长轨迹的常规和特殊要求

年来,我国粮食增速放缓、停滞的趋势已经比较明显,面对这一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未来粮食增速进一步变化的潜在趋势,正确认识这一问题的本质,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

另一方面,从国际比较来分析,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快速发展中国家,粮食产量都不可能永远维持增产趋势。 正常情况下,耕地面积的相对固定和单位土地面积粮食生产能力不可能无限提高,一个国家的粮食产量在达到一定水平后趋于平缓,进入波动区间,粮食产量增长率在这一阶段开始放缓还是下降是比较常见的。 以美国、印度、俄罗斯、日本、韩国、越南、德国近30年的粮食产量变化轨迹为例,如图1所示。

图[参考文献]

[1]中央经济实务会议在北京召开[n] .人民日报,-12-19

[2]蔡之兵、张青.新时期中国农业生产力配置调整思路研究[j] .行政管理改革,(2)。

[3]顾莉丽、郭庆海.中国粮食主产区发展与快速发展研究[j] .农业经济问题,(8)

[4]基于白南生、李靖、陈晨.子女外出务工、收入和农村老人农业劳动供给转移安徽省劳动力输出集中地三个村的研究[j] .中国农村经济,2007(10 )。

[5]周芳,金书秦.生产率视角下的农业化肥利用效率国际比较[j] .世界农业,(4)

[6]宋海莹、周绍东.中国的产业利润率真的在下降吗? ――实证研究[j] .经济论坛,(3)。

[7]利用孙明哲.六普数据对中国未来人口规模趋势的预测——兼谈未来50年中国人口规模衰减的程度[j] .北京社会科学,(5)。

[8]赵预新.我国粮食政策优化的目标和要点任务[j] .经济纵横,(9)。

[9]夏益国、宫春生.粮食安全视阈下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与新型职业农民——结合机制、国际经验与启示[j] .农业经济问题,(5)。

[10]国务院快速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韩俊、徐小青.中国粮食生产能力与供需平衡的总体战术框架[j] .改革,2009(6)。

(责任:武晓娟)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就可以使用“扫描”将网页分享给我的WeChat的力矩。

标题:“中国粮食产量“天花板”的迹象评估、形成机理与应对之策”

地址:http://www.e6x2f.com/ezjj/14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