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52字,读完约3分钟
京沪高铁近日宣布,将推出“静音车辆”和计次季券等新型票务产品系列服务的新措施。 并且从去年12月23日开始,实行灵活的折扣,有下跌的市场化变动票价机制。 二等座初期最低票价498元,跌幅10%,最高票价598元,涨幅8%。
京沪高铁计划推出浮动资费,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又要涨价”。 确实,对这个国内最繁忙的高铁线路来说,繁荣的季节很淡定,浮在下面的空之间似乎不太大。 实际上,在铁道部时代,高铁实行浮动收费是备受瞩目的社会问题,受到变相涨价的质疑,至今没有。 与当时的铁道部相比,京沪高铁已经是上市公司,采用市场化的方法实行浮动票价,是正常的公司经营行为,但仍受到广泛的涨价质疑。
众所周知,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通过价格机制调节市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既然市场诉求旺盛,即使价格上涨,其实也无可厚非。 国内航空空业早就实行了浮动票价机制,而且在价格浮动的空期间,上涨了8%,远远超过了下跌10%。 高速铁路实行的是浮动收费机制。 因为这没有创新,所以最多不过是跟进。 但是,比起飞机,毕竟是比较高端的出行方法,高铁与普通公众的日常生活距离很近,所以人们担心会有更大的涨价。
老实说,这是对市场竞争没有信心。 我们对某个固定的价格有习性,不喜欢波动。 出乎意料的是,这是典型的计划思维。在真正的市场上,固定价格绝不存在。 正如菜价肉价每天都在波动一样,高铁票作为移动商品,价格的波动无疑比价格僵化更能反映市场的真实供应情况。 淡季降价提高上座率,季节涨价调节的诉求,对顾客来说其实是好事。 淡季降价,公众当然欢迎。 因为这也没什么争议。 关键问题是旺季的涨价。 京沪高铁确定,特别是最高涨幅低于最高跌幅,但人们的疑虑并未因此而减少。 在经济学方面,虽然涨价不能像普通商品那样增加高铁票的供给,但确实可以减少诉求,排除不重要的诉求,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购票压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这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其实都有定论。
有些移动的诉求是刚需的,有人可能认为涨价不能调节诉求。 但扪心自问,绝对的刚需其实不存在,存在的只是比较和权衡。 我觉得很多东西正好需要,只要有足够的价格,你就会毫不犹豫地放弃。 虽然说这是刚需,但其实不需要。 总而言之,这部分上涨的票价,有点超出了人们权衡的界限,因此将会减少一些不太迫切的诉求。 相反,如果你真的需要高铁票的话,比起那个票价,你更关心的肯定是能不能买到。
我们应该有足够的信心。 对公司来说,市场竞争是最硬的约束。 公司的目的是整体盈利,而不是在所有名单上获得越来越多的利润。 高速铁路看起来是垄断的,但实际上有民航运输、道路运输、自行等多种玩法。 京沪高铁如果想整体利润更好,就不会无限涨价。 否则,你将受到市场的惩罚。 除浮动票价外,京沪高铁还将推出计下季票等产品,证明京沪高铁已走上市场化道路。
所以,关于高铁的浮动费用,我们不必担心。 我很高兴能看到那个成果。 毕竟,高铁票价具体是如何变动的,最终一定是客户说了算。
(责任:刘朋)
标题:“高铁票价怎么浮动由谁说了算”
地址:http://www.e6x2f.com/ezjj/13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