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70字,读完约5分钟

生命依赖水,生存伴随水,快速发展依赖水。 “十九大报告把水利放在九大基础设施互联网建设的首位。 为此,水务部门以“五策治水”为线索,补充齐河长制从业人员、城乡污水治理、河湖治理等水生态环境短板,为西安市快速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水生态环境保障。 ”。 西安市水务局副局长王俊说。

再现“八水卷长安”的盛景,西安市以河流水系为骨架,以湖泊湿地生态修复为要点,以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为核心,保障污水解决和再生水利用,全面推进水生态管理,西安市水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但从总体上看,西安市水生态环境的现状和中省的要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面临的形势和压力前所未有。

在水资源总量方面,受地理位置气候等先天条件限制,西安市是资源性缺水的城市,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3.47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278立方米,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3.25%,是全国水资源紧缺的城市之一 而且,存在的水污染问题,使本来就严重不足的水资源更加有限,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

在水环境质量方面,西安市河流干流水质总体良好,地表水水质稳定,但渭河个别监测断面也存在超标现象。 虽然城市污水解决率高于省、市评价指标,但与2021年城市污水解决率达到98.2%的目标仍有一定差距。 另外,西安市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才刚刚开始,西安市内的农村生活污水大多未解决,解决率仅为19.8%

在水生态修复方面,西安市自渭河滩区开始治理以来,目前已完成灞渭桥车游湿地、西安湖、郴邑区湿度渭湿地等沙滩区治理项目,治理着沙滩区面积3.01万亩,但仍有3.98万亩的规划治理面积的沙滩区被治理。

王俊说,为了弥补短板,西安市将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管理,全面实行“河湖长制”,根据生态恢复“八水卷长安”,注视“一三五”的治水目标,开展“治污”、“破坏劣化水”的专项行动。

加快渭河生态带的建设。 根据“集沙成岛、集水成湖”的构想,在满足洪水排水的基础上,实施滩涂管理,通过土地扩大水面面积,建设多种多样的河道湿地,改善水体生态环境,建设渭河安澜河流、城市河流、生态河流。

全面落实“河湖长制”事业。 按照“一三五”治水目标,全年“处理污水,处理垃圾河、黑臭河问题,实现水质改善。 “讨伐”三年老化水,到年全面破坏退化ⅴ类,实现水环境的全面变化。 5年间达到了“全治理”,到2021年水质发生了质量变化。

提高城市污水的解决能力。 加快城镇污水解决工厂建设,不断加大西安市城市、县城污水解决力度。 到《十二五》最后,城市污水解决率达到98%,县城污水解决率达到85%。

全面推进农村污水处理。 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到“十三五”末,比较有效地处理了8个涉农区县998个行政村的污水问题,农村污水解决率达到60%以上。

加速生态恢复的“八水卷长安”工程。 贯彻灵活治水、系统治水思路,推进渭河、昆明池、湟陂湖等生态示范河湖段建设,2021年底全市新增生态水面面积1万亩,新增湿地面积1.5万亩。 到2022年,完成“8+5+2”全流域治理,全面恢复“八水卷长安”的盛景。

王俊说,水务部门将补充水生态环境短板,统一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管理,重视问题,以“五策治水”为线索,推进各项事业的落实。

进行工程的治水。 统一实施河湖治理、污水治理设施建设、污水截留管道等工程,建立项目库,加强项目推进机制,按照事业项目化、项目时间化、时间责任化的要求,治理渭河滩涂、治理渭河

进行生态治水。 贯彻灵活治水、系统治水思路,将生态保护措施与防洪管理、湿地保护、堤坝绿化、水土保持、污水排出口整治等结合起来,建设河滨生态湿地和特色园林景观,发挥湿地对水体的净化作用和河水水体的自净能力为一地,“长安八水”等江河湖泊

进行技术治水。 结合西安市的治水实际,比较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生态修复、黑臭水体管理、再生水利用等方面的治水技术和理念,利用治水技术逐步修复西安市的水生态环境,推动越来越多的科技兴水理论和实践在西安市生根,进一步增加科技对治水的支撑作用。

进行治水。 强调“河湖长制”各项事业在西安市的落实,进一步加强党政第一领导指挥的各级河长责任体系。 多次引导问题,采取河流治理措施,全面实施“讨伐劣化水”三年行动,着力解决河湖治理保护突出问题。

多次治理社会。 实现政府主导向政府和市场“双手”的转变,进一步加强政府治水中的规划、建设、管理和监督职能,充分利用市场调节能力,让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参与“五水共治”,积极组织广大群众参与规划实施,“全民治水”的氛围 (记者王旭东)

(责任:杨秀峰)

标题:“西安用高质量水生态环境助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地址:http://www.e6x2f.com/ezjj/13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