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09字,读完约3分钟
人大代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州长廖飞。 资料图
新闻网北京3月11日报道(记者吴秉泽王新伟)近日,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州长廖飞在贵州代表团团开放日活动中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 新型城市化、难点在于流动人口享受市民化待遇,而住宅享受市民化待遇更难。
从黔东南州的实践看,统一保障城乡住房是解决农民市民化难题的比较有效的手段。
在贵州黔东南州榕江县,去年303户农户从时代居住的大山搬迁到县城,免费得到1套保障房,保存着农村所有的权益。 在政府的帮助下,他们在县城找工作,孩子也有了新学校。 就像一位农民说的,“天很甜,就像乘云乘雾”。
长期以来,中国在城乡住房政策上实行两条线,在城镇主要是公租房和廉租房,在农村主要是农村危房改造和扶贫生态移民工程。 这两大政策体系的实施部门、事业对象和资金渠道都不同,就像两条永远相交的平行线。
黔东南州通过整合中央和省份的相关政策,在这两条平行线之间建立了五种机制,成为消除农村贫困的比较有效的方法之一。
第一是政策机构。 去年3月,贵州修订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条例》,规定流动人口凭居住证购买城市保障房,为农民享受城市保障房扫清障碍物。 第二个是经济机制。 事实上,年人均纯收入在2300元以下的农户,购买廉租房是非常困难的。 贵州省在去年5月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后,对贫困农户人均实施1.2万元补助标准,每户可获得4.5万元补贴,按照城市保障室标准,可一次性不重复购买4.3万元住房,贫困农民可自行购房
第三,保障机制。 我们多次提出“多不解放”的方针,保存移民农户在原有农村的全部权益,由政府调整在城市的就业,子女入学也从乡村学校转移到了条件较好的县城小学。 第四是情感机制。 对于住在新闻里比较封闭的农村群众,如果单一的房子搬迁了,感情上的纽带和文化上的纽带就会被割断。 我们采取了“一个村子搬入一个小区,一个村民小组搬入一幢大楼,一个大家庭入住同一层”的方法,维护了他们的感情纽带和文化生态。 第二个是大蛋糕。 我们积极获得保障房建设任务,全省1/10的人口承担了1/5的城市保障房任务和1/5的扶贫生态移民任务。 今年,我们使用了7900套保障房安排移民生态工程的农户6000多家,以保护城市居民,处理他们的住房问题。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使贫困农户获得了更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获得了稳定的收入,得到了更可靠的社会保障和更高水平的医疗。
为了进一步改善农村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希望将统筹保障城乡住房纳入国家政策,适当提高城市廉租房建设标准,面积增加到60平方米。
代表小资料:
廖飞,男,苗族,1970年10月生,贵州六枝人,1993年6月中国共产党,1993年7月工作,南京航空空大学
越来越多的报道请参见新闻网站“寻求推动改革开放的最大公约数——两会主题”
(责任:杨青山)
标题:“廖飞代表:统筹保障城乡住房”
地址:http://www.e6x2f.com/ezjj/13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