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46字,读完约4分钟

某气象app的截图

目前,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5g等新技术建立的气象预警系统应用越来越广泛。 各地积极推进的智慧气象系统,不仅成为防灾减灾的第一道防线,也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服务。

使天气预报更准确

今年7月,受连续降雨的影响,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潘坪村突然出现山体滑坡。 泥沙一眨眼就冲走了道路,几幢民房倒塌了。 幸运的是山体滑坡没有造成伤亡。 根据北斗卫星监控系统发布的橙色警报,当地居民早就撤离了。

随着新一代新闻技术在气象行业的应用,天气预报的预警越来越准确。 国家气象中心高级工程师朱文剑表示,更高、更快、更强的是对天气预报的不懈追求,如何达到更高的分辨率、更快地做出结果、更准确地预测,是现代大气科学面临的新考验。 人工智能具有强大的计算能力,国内气象领域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关注迅速增加。 朱文剑指出,中央气象台在降水融合预报、台风智能检索等方面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去年9月,天津市气象局开发的智能气象决定将服务平台上线。 该平台可以实时调用精细的气象实况数据,直至分水平,迅速生成图表等资料。 天津市气象局与天津大学合作,开发了基于机器学习和专家经验的强对流天气识别和预警模型,实现了冰雹、强降水、短时大风的自动识别功能。

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

由于智能气象服务给生产生活带来很多便利,近年来,许多地区正在积极推进系统完善的智能气象系统的建设。

今年6月,江苏省气象部门完成了气象现象智能观测系统天颜系统前7个台站的建设并开始运行。 该系统利用多个摄像头进行气象视频采集,通过智能算法和图像技术计算,使天脸像人脸一样可以识别:无论是天上云量还是地上霜、积雪,天脸系统都可以自动观测。

进入汛期以来,重庆建设的4天智慧气象系统在防灾减灾中发挥着重要意义。 四天系统包括智能检测天枢系统、智能预报天资系统、智能服务知天系统和智能防灾御天系统。 其中,天枢系统利用物联网技术,将8颗观测卫星、4颗多普勒雷达和2000多个地面气象观测站对接,通过云计算支持重庆气象部门的海量数据采集与拆除。 利用天资系统提供的智能预测结果,重庆市气象局从年初就发布了汛期气温高、降水多的预测,加快了防洪准备。

人工智能在气象领域的应用才刚刚开始,未来的应用场景还很多。 中央气象台台风和海洋气象预报中心副主任钱奇峰认为,未来十年,新技术将为天气预报带来新的机会。

服务城市的精细化管理

不仅可以帮助防灾减灾,更准确地预报天气,建设智力气象系统,还可以服务地方经济,促进智力城市建设。

宁夏回族自治区气象局气象服务中心近日发布的夜市气象指数为当地晚间经济恢复提供了参考。 据悉,夜市气象指数基于精细化的智能电网预报和天气预警,建立了气象条件评估系统,市民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方便获取。

上海是全国最早利用智力气象服务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地区之一。 例如,小范围出现阵雨,过去的天气预报只显示局部有阵雨,但无法具体预报降雨范围和时间。 但目前,上海市中心城区已经实现分区预报预警。 打开上海知天气app,选择所在的地区,可以查看周围3平方公里,12小时以内每小时的天气预报。 上海气象分区预报预警结合城市大数据,为社会管理提供建议。 例如夏季,如果预报气温超过35℃,相关管理部门将收到气象风险警报,提示垃圾异味相关投诉量有可能上升,敦促尽快增加垃圾清运次数。

业内人士指出,根据气象状况事先判断城市运行中发生的风险,将成为智慧气象未来快速发展的重点之一。 (记者李贞)

标题:“智能气象,读懂“天空的脸色””

地址:http://www.e6x2f.com/xwzx/3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