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豫(中)正在和他的团队一起进行讨论。
编辑
他出身于医学世家,是武汉协和医院的掌门人,带领百年协和稳居全国医疗机构第一方阵。 他是鄂州籍教授胡豫,在年度国家科技奖评选中,他主导的项目血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获得了科技进步二等奖。 他是怎么做到这个的呢? 本网记者来到武汉协和医院,与胡豫教授面对面交流,了解他骄人成绩背后的故事。
耳濡目染、知难而进的继承人
胡豫出身于医学世家,父亲是鄂州市第一位十大名医、心内科专家胡贤恕,母亲是妇产科护士长。
小时候,胡豫经常在半夜被敲门声吵醒,这是急救任务很多,所以父亲戴着星星出去了。 几乎每天晚上,胡豫都能看到父亲点着煤油灯寻找资料,从事到深夜。 暑假的一天,爸爸带他去了华容会诊。 当时的患者很多,父亲为了每个患者耐心地分解病情,推测发病的可能性,滔滔不绝地说着。 我特别敬佩父亲。 我是小城市的基础医生,第一学历不高。 为什么有这么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呢? 充分观察父亲平时的钻研和积累。 其经历给胡豫带来的冲击特别大。
1981年,胡豫参加了大学入学考试,成绩优异的他没有指望,报考了学校和专业都可以自由选择的高分。 读书第一,摸耳朵,学医是自然的选择。 那时的大学生是真正意义上的天之骄子,但父亲告诉他:应该成为领导者,不是平凡的人,读了大学就不能高兴,要进一步深造。
父亲是这样要求胡豫的,也对自己要求很严格。 父亲很珍惜每次研修的机会,1981年胡豫在同济医科大学上学的时候,父亲也在武汉研修,每次胡豫去找父亲,父亲都在图书馆自习。 踏着父亲骨子里的脚,刻苦钻研的品质,是模范力量,带领胡豫勇攀登高峰。
就这样,进入大学后,聪明勤奋的胡豫始终保持着年级前三的好成绩,从本科开始读硕士、博士,选择了当时最先进的血液科作为自己一生的职业方向。
血液学行业未经处理的临床问题很多,临床诊疗困难,要求很高,但这些困难在胡豫眼里,正是医学的魅力所在。 建立
积分法,使他诊断dic有中国标准
,无论是临床研究还是基础研究,都必须处理机制问题或临床诊疗问题,进行新的探索,处理一些实际问题。 自从把血液学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以来,胡豫就想做事实,这个想法正好和当时他的研究生导师沈迪教授一致。
胡豫研究生的时候,导师沈迪教授最先研究了血液凝固。 很多人身体很蓝,只有一个紫色,时间一长又自动消失了。 沈迪教授发现了这种血小板聚集功能不全的疾病,将其命名为沈迪氏病。
出血性疾病对人类健康危害很大,但长期以来未得到临床重视,属于较冷的研究方向。 天生喜欢挑战的胡豫把这难吃的硬骨头当做宝贝。
临床上分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涉及许多学科,各学科都制定了各自的诊断标准。 在一次会议上,一些学科的专家对患者是否为dic意见不一,最终只能由专家投票决定结果。 在胡豫眼中,这种哭笑的诊断方法反映了临床光盘诊断的困境。
dic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血液学研究早就流传下来的特点项目,从导师沈迪教授那里,胡豫学到了学科快速发展的精髓。 从大街到简,胡豫和研究小组首先对dic诊断标准进行了整理、分类和简化。 年,胡豫起草光盘指南发表在《中华血液学杂志》上,他修订的光盘诊断标准症状描述简单,指标简化,得到业界一致同意。 而且,让胡豫豫最自豪的是,他创立了dic诊断积分法。 简言之,按患者的临床指标和临床表现评分,根据积分差异,定性疾病,细分为确诊、排查、排除,量化现有的dic描述性诊断方法。 目前,胡豫主导的积分法已经在其研究所进行了两年的回顾性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做法优于国际和日本的积分法标准。
8000例标本,20年寻找血栓形成真凶
作为医学科学家,我们只有立足于临床,研究中国患者的疾病谱,才能找到适合中国患者的处理方案。 良医有情、神术无声、大医治未病、胡豫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20多年前,在其他医院多次诊断,经过2次手术后复发的血栓患者来到武汉协和医院血液科。 胡豫和同事们在对患者进行检查时发现,抗凝血酶指标不足正常人的四分之一,进一步检查显示有先天性基因缺陷,需要长时间接受抗凝治疗。 由于前期的误诊,患者的身心已经受到很大的伤害。
这样的患者肯定还不少,这引起了胡豫的思考:有没有办法减轻他们的疾病,尽早确认病因?
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过程中,胡豫在欧洲的研究中指出,欧洲人形成血栓的病例中约有30%可以归结为同一蛋白质的缺陷。 那么,这个研究成果也可以用于中国人吗? 强烈的好奇心把他驱使到了最后。 经大量标本检测,未在中国血栓患者中发现该蛋白质缺陷,证明欧洲的该研究不适用于中国人。
那么中国人血栓的根源在哪里? 中国人应该有自己的遗传规律。 经过深入思考后,胡豫的决定从基础开始。 考虑到基因研究需要大量标本,与医院相关科和全国各地医院合作收集标本,开始构建血栓病例标本库。 20多年来,他们收集了亚洲最大的同类标本库8000例标本。
研究表明,胡豫认为中国人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抗凝血蛋白缺陷,包括蛋白质c、蛋白质s和抗凝血酶的基因变化。 这三种凝血蛋白的基因变化占中国人发生血栓的主要因素的70%以上。 据此,胡豫团队建立了适合我国人群的易栓症基因诊断系统,实现了千余例易栓症患者的基因诊断,确定了血栓的根本原因,临床医生为患者制定了个性化抗凝措施,预防血栓的再次发生。
不久前,急腹症患者来到武汉协和医院求医,胡豫分析评估患者病情,进行相关检查,结果发现患者体内活性蛋白质偏低,需要多次抗凝。 发现该遗传病后,胡豫要求患者家属也到医院检查,结果发现患者两个孩子体内的活性蛋白质也很低,胡豫及时对家属反复预防抗凝,不复发血栓。
目前,以抗凝蛋白目的序列捕获测序技术为中心的血栓早期诊断系统,已应用于1万多例患者,使早期诊断率提高了38%。
除了能早期诊断外,还能早期防治疾病,胡豫队的另一大创新成果是靶向治疗。 即以基因改变为诊断途径,以定向的分子靶点为打击的精确目标。
胡豫发现,目前对比血栓形成的临床手段无论是溶栓还是抗凝,靶向性都不强。 而且,血栓症大多是局部的,但药物进入人体后分布广泛,有时难以准确掌握药量。 如果能像制导导弹一样把药物直接送到血栓形成的部位,这个问题能解决吗? 因此,胡豫团队的眼球投入了血栓的靶向治疗方法。
靶向治疗的第一步是找到靶向。 胡豫队成功瞄准了靶组织因子。 该组织因子暴露于血栓形成的部位,将药物输送到组织因子形成的位置,理论上可以局部防止血栓的形成和扩大。 要射中一箭,除了靶子之外还需要箭。 用什么样的运营商送药? 我们选择了纳米技术。胡豫形象地描述了靶向治疗的系统形成过程。 纳米材料中含有阻碍组织因子活性的药物,表面被肽修饰。 向局部运送抑制组织因子表达的药物,控制组织因子的表达,抑制血栓的形成。 以
纳米材料为载体的血栓介入新战略,取得了3个国家的发明专利,为新一代抗栓药物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记住首相的委托,保护人们的健康
除了每周一天接待门诊患者外,还在血液研究所做研究,带着研究生和年轻医生,胡豫还有一个身份,武汉协和医院的院长,他抽出70%的时间在医院工作。 多个身份可能会让自己无能为力,但对胡豫来说,越是困难的事件越能让他振作起来,他想和自己比较,做得更好。
年10月17日,胡豫被任命为武汉协和医院院长。
同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视察武汉协和医院,临别前,总理请胡豫继续保护人民健康,维护人民美好生活的愿望。
武汉协和医院扎根汉口153年、1930年完成国内首例局部麻胃灶手术,20世纪30年代国际首次明确日光性皮炎发病机理,20世纪30年代国际上以双氧水心脏声学造影法为始,始终以技术创新实践仁爱济世的院训,历经仁世院训。
胡豫上任后,实施了人才、学科、企业品牌、国际化四大快速发展战术,多次创新,建立国际一流医学中心,医院积极应对健康的中国战术,推进医学联合体建设,促进高质量医疗资源下沉,协和 近年来,医院克服了以器官移植为代表的疑难病症重症救治技术,以基因诊疗为代表的精准医学技术为先导,基于临床诉求的转化医学技术迅速发展。 正是由于这种对医学的执着、对生命的恐惧、对人们爱的初心,武汉协和医院的画卷尤为精彩,振奋人心:
年双奖。 胡豫队、董念国队双双获得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创造了院史新纪录。 服务人员。 医院全面加入武汉市医疗保险。 积极建立高质量、高效的运行机制,造福602.8万门急诊患者健康,治愈25.5万住院患者,为12万手术患者防病。 科学研究很强。 中标积分研究开发计划有5个项目,项目数居全国首位。 中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3项,连续6年超过100项。 医院科技含量综合排名上升到全国第13位。
实力稳定在高位。 复旦版专科排行榜前十名有8个专科上榜,15个专科被提名,稳定在全国医疗机构的第一梯队。
健康的支持。 医学联合体的建设在许多方面开花结果,继协和江南、协和江北、协和东西湖、协和洪湖、协和京山医院之后,探索了新托管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构建城市紧密医学联合体的协和模板。 荣耀协和。 首次获得亚洲医院管理奖客户服务部门金奖,4个项目获得首届亚洲医院管理奖金奖、卓越奖。 一人获得全国援外医务人员先进个人称号。 护心跑男事迹获得团中央青年志愿者服务大会银奖和华中大物语特等奖,报道于《人民日报》、青岛新闻网,受到亿网民赞誉。 记住
首相的委托,努力奔跑,把武汉协和医院建设成全面快速发展的优秀医院,是武汉协和医院掌门人胡豫的新愿望。
全媒体记者姜婷·罗琼敏·戴曾婕
标题:“百年协和的鄂州籍掌门人”
地址:http://www.e6x2f.com/xwzx/2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