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35字,读完约7分钟

□老愚

篇前语

鄂州内多湖,地势低洼,特别靠近江湖地带,久雨被称为湿、素有水袋。 过去,每当涨水季节来临,村民们都要离开家乡,流浪,卖艺为生。 雕刻图案这种简单、容易、廉价的技术,成为了那个时代人们追求生存的主要选择。 于是,师带徒、父传子、一代又一村或一村,影响片,形成雕刻图案之乡,俗称图案巢。 爱好是,在花样窝卖花样的多为男性,他们背着花箱,手摇鼓,卖艺,在岁月的考验和谋生的困难中,默默地继承着雕刻花样的古老技术。

7岁随父画图案

今年68岁的胡小平,住在新庙町茨塘村,讲述自己的学艺经历,感慨万千。

他7岁就跟着父亲胡茂恒画画,13岁就离开村子开始卖花样。

1946年,他的父亲胡茂恒当选为第3届鄂城县花样工会主席,是真正的艺人们选出的主席,也是真正为艺人们服务的主席。 因为第一届花样工会主席由民国十一年( 1922年)、鄂城县国民党政府任命,第二届花样工会主席由民国三十一年( 1942年)、日伪政府提名。 至今,胡小平和哥哥胡幼平的家里仍然留有图案工会的公章、会则、数千张图案剪纸作品。

乡下雕花剪纸木匠很辛苦,花箱是我的八斗丘,鼓子是我的耕田牛。 白天又可以背着,晚上可以当枕头,走在路上不能裹米,晚上不以煤油为重点。

柄箱和柄鼓,这两个是胡小平父亲留给他的遗物,是父亲从师傅那里收到的,至少有100年的历史。 其父特别珍惜它,胡小平也特别珍惜它。

柄的鼓不知道是哪一年做的,但与普通的拨浪鼓不同,长柄、上下的两个小锣鼓、大锣鼓、小锣鼓、长柄最上面有枪头。 竖起来拿,锣在上,鼓在下。 拿在手里,一挥,太鼓在上,锣在下。 也称为日月鼓、阴阳鼓。 过去走在街上卖花样,因为村子里狗很多,只能用这个鼓的枪口顺便防身。

柄鼓的样式独特,打法讲究。

进村时,枪头朝下,摇摇晃晃地走,意思是先打三次,打了123次,大声卖了图案后,他说:“女儿,吸了花线,买了图案,买了绣花鞋,不买图案懒惰的女儿。 出村子的时候,回头一看,枪头向上打了两次,意思是告诉大家我走了。

说到这,胡小平精神抖擞,好像多年前跟着父亲学艺,背着柄箱,挥着柄鼓,走在街上遇见柄艺人,几声鼓声摇曳,了解对方的深浅。

14岁一个人背箱鼓走乡村

打花鼓很讲究,放花箱也很讲究。 怎么放箱子,怎么打鼓,专家看了就知道你要开始卖花样,休息赶路,开场,接结局,住宿,吃饭。 按照规定,如果放着,当地主事人会免费提供帮助,放不好。 当地主事人有权没收花纹箱。

有一次,胡小平的柄箱被没收了。

这么说来,那年他14岁,年初四,单独背着箱子,卖花样,兴奋而紧张,心里默念着父亲教给他的规则。 进村边打鼓边喊,一切顺利,胡小平很开心。 但是,在某家卖图案时,由于箱子和鼓的放置位置不符合户主的心情,被拉下箱子,要求师傅道歉。 胡小平先生记得父亲说的话。 一般情况下,锁好箱子,拿着把手拿着滚筒出去。 回家找父亲的路上同行,人看到他的样子知道箱子被扣了,就问他要拉哪件长袍(来自哪个师傅)。 谁也不知道这个人居然是父亲早年的弟子。 于是在师兄的指导下,经过一些理论,胡小平回到了箱子里。

花箱是百花的园地,鸟兽的天堂,隐藏在人类的喜庆箱里。 花样艺人正是用刀子刻下了生活的千姿万态。

卖手办很难,在家做手办也不容易。

雕刻刀、蜡盘、剪刀、镊子、锥子光靠工具的制作和养护不是件容易的事。 蜡盘必须用牛油和香灰配制,有些人用其他油配制效果不好,无法解决。 蜡盘变硬了,折了图案容易划伤刀,软了就刻不上图案了。 雕刻比学习更需要用心。 刻什么、怎么刻、表现什么,艺人需要好好了解花鸟、鸟、兽的习惯和形态。 另外,必须掌握风俗民情和地域文化,了解、学习、掌握各物种的组合。 没有违背常识,可以借东西抒情,表达寓意。

一只鸭子和莲花代表鸳鸯戏莲,鸳鸯代表男青年,莲花白色代表女青年。 莲花代表连生贵子。 据说喜鹊通常配梅花,一般是喜鹊爬梅,喜鹊叼梅。 因为梅开花早,所以地里吃的少,喜鹊饿,口渴,所以必须用梅来补充营养。 不擅长这些常识,到了其他季节的花,就会犯低级错误。 过去,弟子被师傅夹在木板里。 胡小平说。

1949年以后,胡小平的父亲做出了稍微符合时代潮流的图案,作为艺人们的参考而采用。 例如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和常香玉号飞机组图、农业学大寨和学毛选等文图,充分展示了老艺人雕花剪纸与时俱进、灵活求变的艺术个性。

传承下来的不仅是手工艺

胡小平牢牢记住父亲的教诲,还孕育着多种改革开放面的新花样。 对于父亲的文案,胡小平有自己的想法和心得。

第一,自然是描绘图案的蓝本,只有认真训练,才能在方寸的彩色纸上,变成栩栩如生的花草树木、人虫鸟兽。

第二,用讲故事的方法,讲述古代流传下来的老艺人做图案、卖图案的趣事,让新一代继承老艺人的辛苦。

第三,以图案的形式,讲民俗故事和吉祥文化等。 胡小平最钦佩父亲们最初的精神,鄂州柄工会在他父亲的指导下,柄的品种达到8000多种,许多品种填补了历史上雕刻剪纸的空白色。

他父亲做的枕花,斜月三更门半开,夜长横枕想倾心。 短命从来没说过话,断了肝肠没人来。 巧妙使用文字的缺口和横排等,只使用一点异体字,表达了恋人之间因家人反对而女性白天无法见面、晚上没有见到恋人的爱恨之情。 这个枕头的花头开得很大,直叫。

文革期间,大部分花样艺人受到冲击,父亲的鼓、箱子、图案也作为破四的旧对象被没收。 但是,箱子和鼓是他们家的传家宝,胡小平晚上的冒险又找回了这些偷窃,流传至今。

说起这件事,胡小平还记忆犹新。 当时,试着偷了鼓,鼓牛皮被红卫兵砍了。 后来,胡小平和爸爸找到猪皮补充,所以现在这个鼓的两面是牛皮,一面是猪皮。 胡小平长大后成为机电修理工,在武汉、黄冈、江西、湖南等地工作过。 关于雕花剪纸,我从未放弃过。 空每次有空,他都会拿出随身携带的小雕刀,高兴的时候,孤独的时候,出秀一秀雕花,其作品也经常参加当地团艺馆、博物馆、剪纸协会的展览和展览活动。 2006年,被选为鄂州雕花剪纸市级代表传承人,2008年,成为省级代表传承人。 现在,儿子和媳妇也跟着他学剪纸。

近年来,国家很重视剪纸这一由来已久的手工作业,作为传承人的胡小平很高兴,觉得肩上的担子很重。 每周末,他都会去市群艺馆和新庙镇文化活动中心为大家上课,讲解雕花剪纸的妙招和要领。

作为乡村出来的雕花剪纸非遗传承人胡小平,他想传给后代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更是几代人对吉祥文化、美好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责任编辑:

标题:“胡小平:一脉相承雕花剪纸”

地址:http://www.e6x2f.com/ezly/8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