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43字,读完约2分钟

□余凤兰

长江岸边,绿荫沿着堤坝蜿蜒,就像漂浮的绿玉带。 越过道路和堤坝,一个海湾隐藏在树丛绿色中。 这就是家乡的余家榨屋,位于华容区笼屋的堤坝边缘。

清一色的大楼中间,红砖青瓦平房醒目,但墙上斑驳,木窗古老,是20世纪50年代的建筑,这座房子曾是榨的地方,湾子也因榨而被称为佗家(图)。 。

根据余姓系图,余姓远祖在镇抚后查明时,并有数人担任御封武职,民为黄州城或文、武或商,后有十一世祖余宏泽,有志于农桑,遂到父亲江对岸的承宣屯所务农读书

到了清代嘉庆年间(公元1796年1820年),余宏泽的子孙开始经营木材榨取油。 因为这里盛产棉花、油菜、芝麻、花生等,是榨油的好原料。 他们以加工为主,榨油质量上乘、价格低廉,经营时儿童叟无欺,暂时充满鄂东南。

由于有在榨油的生意,来往的客人也增加了,所以在余家榨油的海湾旁,搭起了堤坝的脚下,自然地形成了街道。

余姓最初的榨只有一处,规模很大,之后堤坝边也开了榨,规模小一点,旁边的村子里也有榨,余家的榨北侧有三处榨。 在三个地方做榨酒榨,那有节奏的碰撞声就像美妙的音乐,村子里空回响着,洋溢着油的香味。

榨油是体力劳动,通常选择身体强壮的人。 夏天,榨的气温很高,但大家分工有序,互相帮助,榨的吆喝声和榨的碰撞声相互交融。

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木材榨有独特的香气。 榨取房屋的压榨者随着生意的兴盛而扩大,在洪水的自然灾害中不时倒塌重建。 最后,小榨在上个世纪解体了,只保存了大榨。

现在,榨在时代的变迁中沉默了,机器榨代替了以前流传下来的手工木榨,像年老的老人一样,榨宽容地接受了命运赋予的一切。 旧榨还保存着,但旧木榨已经被拆掉了,滚筒也不知所踪。

但是,过去的旧榨常常唤起余姓子孙们的回忆,那里世世代代的余家在榨油香中走过自己的童年。

标题:“榨油香飘江南岸”

地址:http://www.e6x2f.com/ezly/8146.html